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约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高达万,而且无论从发病率、致死率还是发展趋势来看,冠心病都是当今社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冠脉支架治疗的现状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技术和器械的改进,使PCI治疗更加简便、安全,使之成为与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并驾齐驱的冠心病三大治疗手段之一。根据年中国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直报数据),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为例(图1)。年我国平均百万人口病例数为例,冠心病患者平均置入支架数为1.46个。一项多中心研究对我国4家心脏中心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0%的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评估,发现20.0%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适宜,有16.0%需要血运重建的患者接受了药物治疗。在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20.9%指征选择不适宜,51.1%可能适宜,28.0%适宜。可见目前冠脉支架治疗存在着不恰当使用和过度使用的问题。FFR是冠脉功能学评估的金标准
如何避免PCI治疗的不恰当或过度使用呢?大量研究以及临床实验表明,制定冠心病治疗策略的重要决定性因素是从功能上评估心肌是否缺血,而非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相关性。近二三十年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逐渐成为公认的病变功能学评估指标,已经逐渐成为了冠脉生理评价的金标准。FFR的定义为狭窄冠状动脉提供给支配区域心肌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支冠状动脉正常时提供给心肌的最大血流量的比值,简化定义为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Pd)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Pa)的比值。FFR目前已有充足的的证据显示FFR指导PCI能够降低病死率,降低10年再狭窄率及支架内血栓,并且FFR值越低,缺血的范围越大,成功PCI所带来的获益越大,FFR的功能诊断价值和治疗指导价值不容忽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FFR指导PCI可以显著减少支架的植入,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平均随访费用。国内外的重要临床指南、共识均对FFR给予了最高级别推荐,使用FFR指导PCI已成临床共识,冠心病正在进入精准介入诊疗时代。精准评测冠脉血流功能状况,令冠心病患者免于安装支架,从而避免支架的过度使用,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但需要指出的是,FFR有创且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创的CT-FFR成为热点
目前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为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coronaryangiography,ICA)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CTangiography,CCTA)。ICA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而CCTA已成为冠心病首选的无创影像检查技术,阴性预测值高,被认为是ICA的“看门人”。常规ICA和CCTA主要提供解剖信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难以从功能学角度评价狭窄对心肌血供的影响,鉴别缺血特异性病灶。近年来,基于CCTA影像数据应用高级计算流体力学及深度学习等方法获得的FFR(CT-FFR)能在单次检查期间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和生理学信息,成为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新热点。FFR(CT-FFR)是将计算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