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心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张澍内心和家乡从来没有分开过
TUhjnbcbe - 2025/5/15 18:31:00
白癜风公益帮扶 https://baike.baidu.com/item/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22039760
人物简介张澍,年5月生于兴化沙沟,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我国心律失常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心律失常学会主席。张澍28岁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创医院心律失常学科,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期间,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技术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牵头完成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等重大课题,荣获过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年度,张澍获得美国心律学会“主席杰出贡献奖”,这是该学会首次为中国学者颁发该奖项。张澍出生于兴化沙沟的一个医生家庭。这位国内心律学领域的权威,年轻时就立志学医救治病患,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医院的短暂实践经历,在他的心头埋下了学医报国的种子,也给了他从事医学事业的信心。40年来,张澍心怀家乡患者,坚守学医初心,一步步成长为我国心律失常学科的带头人。立志当一名好医生记者:您当年为什么选择学医?张澍:我出生在兴化沙沟的一个医生家庭,祖父是一名中医,父亲也是一名医生。年,高中毕业之后,医院当了一名临时工,帮病人熬制中药是我的工作。那期间,我接触到了很多乡村里的病患,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医少药的状况,对基层民众看病难有了直观的了解,也对身边很多来自县城、省城下放沙沟的医生的医术医德特别崇敬。在那个年代,我对医生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正是医院的社会实践经历这两重原因,让我立志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做一名真正的医生,帮助更多的病人。后来,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就报考了苏州医学院。抓住五次人生机遇记者: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对您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张澍:考取苏州医学院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转折。年轻时期的经历,让我们这代人的心智更加成熟,我们深知学习机会得来不易。进入苏州医学院后,我一直是班里学习最努力的学生,发自内心地希望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医院为更多的病患服务。第二次人生机遇是毕业实习。因为我上学期间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宝贵的实习机会,毕业后没有和其他大部分同学一样回到原籍,而是留在了苏州,进入苏医院实习。在那个年代,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很重要,如果能医院继续接受教育实践,是非常宝贵的机会。苏医院的外科、心血管内科都很有影响力,尤其是在实习期间,蒋文平、汪康平两位心血管专家,给了我很多鼓励。在他们的帮助下,工作两年以后,我又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是我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转折点,有机会到国内最权威的医学机构读硕士研究生。(下转05版)张澍:内心和家乡从来没有分开过(上接01版)在协和学习的三年,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国内最顶尖的医学技术和理念。年我28岁,从协和毕业后,作为引进人医院心内科创建临床心脏电生理室,这是我临床实践的开始,7年多的时间,我成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年,我30出头就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4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改革开放很多人走出了国门,到西方发达国家深造是当时很多医学工作者的梦想。年,我迎来了第四次人生转折,在单位的支持下,我申请到了教育部公派赴美留学计划,有机会到美国知名机构学习,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学习刻苦,公派留学一年期满后,医院的支持,继续在美国学习。我在美国学习了三年,医院,这个经历让我接触到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学成之后我立即选择了回国。当年我选择学医,是希望改变基层民众看病难的问题,赴美留学之后,我的想法又更进了一步,我希望能够用我所学的知识,带领中国的心血管病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年回国是我第五次人生转折。这一年,我进入了中医院担任心内科教授、临床电生理研究室、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这个中心是国内最大、国际大型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每年我们实施的心脏手术数量世界第一,技术能力、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家乡患者是心底的牵挂记者:在您的记忆里,家乡意味着什么?平时经常回家乡吗?张澍:兴化沙沟老家是我人生的原点,家乡给了我最初选择学医的动力。医院里的见闻,也一直影响着我。虽然我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工作生活,但内心和家乡从来没有分开过。尽管平时工作比较忙碌,但一有机会还是会经常回老家,看望家乡的病人。去年,医院建立了工作室,医院、医院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的专家名医到工作室坐诊,邀请医学专家在家乡开展便民诊疗服务,减轻家乡患者的病痛。去年3月25日,医院沙沟分院揭牌,我专程回了沙沟老家,参加了当天的义诊活动,接待了家乡的患者,为他们看病。这些年,我其实一直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澍内心和家乡从来没有分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