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心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冠心病科普了解症状原因与治疗方式
TUhjnbcbe - 2025/4/12 16:48:00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脏疾病。那么,究竟什么是冠状动脉呢?它是指环绕心脏的血管,负责为心肌提供必需的血液和氧气。当这些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时,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冠心病的一系列症状。心脏,这个被誉为“血泵”的器官,通过其有节奏的跳动,将血液经由血管这一“自来水管”网络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从而确保机体的正常运作。然而,这个不可或缺的“血泵”本身也需要血液的滋养。这时,冠状动脉就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犹如一顶“王冠”,环绕在心脏的外表面,为心脏提供必需的血液和氧气。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另一种关键概念——“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与自来水管有着相似的特性。血液中包含的某些物质,如脂质成分和炎性物质,会逐渐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形成类似小米粥的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不仅使血管变得狭窄僵硬,还会严重影响血流的通畅性。一旦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达到50%或以上,心肌的血液供应将显著减少,无法满足心肌活动时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在体力活动或心脏负荷增加时,患者便可能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下降等症状,这些都是心肌缺血缺氧的表现,也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因此,冠心病,这一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疾病,其核心机制在于管腔的狭窄、痉挛或阻塞,从而阻碍了心肌的正常血液供应,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这种心脏病不仅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据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披露,我国心血管病患者数量已达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39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冠心病的发生率不仅持续攀升,更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冠心病的症状表现

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头晕、眼花、持续的疲劳感、活动后的气喘、胸闷以及胸部疼痛。根据临床分类,冠心病可分为五种类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即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即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

哪些因素可能引发冠心病?

冠心病的主要根源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这一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内科疾病,以及肥胖、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此外,缺乏运动、暴饮暴食、情绪波动大,以及男性性别、年龄增长和家族病史等,也都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相关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加剧。一旦狭窄程度达到某个临界点,心肌缺血的问题便随之出现。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性别、年龄和家族史这些不可控因素外,其他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是可以通过干预来控制的。因此,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对这些可控因素的管控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诊断冠心病?

当出现疑似冠心病的症状时,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这些检查包括:●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判断心肌是否受损;●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观察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利用心脏彩超技术,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评估心脏的泵血能力;●通过冠状动脉CT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详细查看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情况。其中,冠状动脉造影被视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能直观地揭示冠脉病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然而,在常规体检中,许多人会接触到胸部CT,其报告常提及“冠状动脉硬化”,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患有冠心病。事实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冠心病的基础,其发展至一定阶段才会演变为冠心病。虽然二者紧密相关,但存在显著差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它导致的血管腔狭窄程度,是决定是否会发展为冠心病的关键因素。

冠心病的治疗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目前,临床上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首先是生活方式调节,这也可以被视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措施。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同时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心态平衡,以避免过度劳累。此外,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潜在危险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因素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地延缓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药物治疗:确诊冠心病后,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旨在缓解症状并延缓冠脉病变的进展。这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服用调脂稳定斑块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若出现心绞痛症状,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以扩张冠脉、改善血流并缓解心肌缺血。●手术治疗:当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脉严重狭窄或堵塞,且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症状时,手术治疗成为必要选择。这包括冠脉介入治疗,通常由心脏内科医师执行,以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由心脏外科医师完成。

冠脉介入治疗,又称“支架植入”,是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利用X射线将金属支架精确置放于冠状动脉狭窄处。随后,通过球囊扩张和释放或膨胀方式,支架能够支撑住血管壁,从而消除或显著减轻冠脉狭窄,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被称为“心脏搭桥术”,是一种通过取用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如乳内动脉、桡动脉或大隐静脉等)来绕过冠状动脉狭窄部分,为狭窄血管的远端提供血液供应的手术方法。这一过程旨在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因其手术原理类似于搭建桥梁,故得名“冠状动脉搭桥术”。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支架植入术还是搭桥术,这两种手术方式都并非“根治性”的解决方案。它们主要针对的是冠脉病变最为严重的区域,而对于其他部位的冠脉狭窄问题,这些手术仅能缓解,无法彻底消除。因此,在接受这类手术后,患者并不能“高枕无忧”,仍需遵循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冠心病科普了解症状原因与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