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爷是村里有名的“铁打的汉子”,年轻时下过煤矿、做过搬运工,平日里干活从不怕累。
五十岁了还能扛着一袋水泥跑上几层楼梯。村里人都说他身体壮得像头牛,连感冒都少见。可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硬朗的人。
竟然有一天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胸口疼痛倒在地上。
那是一个夏天的早晨,黄大爷像往常一样起早去菜地里浇水。突然,他感觉胸口一阵钻心的疼痛蔓延开来,呼吸也变得急促。他强忍着疼痛,趴在锄头柄上休息了一会儿。
心想可能是天热没休息好。可疼痛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厉害。他这才慌了神,赶紧让老伴打了急救电话。医院的紧急检查,医生告诉黄大爷,他患上了冠心病。
并且病情不轻。医生建议他立即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黄大爷一向自诩身体硬朗,没想到自己竟然也会得这种病。
手术后,他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既然支架已经放进去了,为什么还得一直吃药呢?药吃多了对身体是不是不好?黄大爷的疑虑并不罕见,许多冠心病患者都有类似的困惑。
实际上,冠状动脉支架手术虽然可以缓解心脏的血液供应问题,但它并不能治愈冠心病本身。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病因往往是动脉粥样硬化。
即使支架放置成功,动脉硬化的过程依然会持续,而且支架周围的血管也有可能再次狭窄。因此,术后长期服药对于防止并发症和疾病复发至关重要。
黄大爷的主治医生李医生详细解释了他需要长期服用的几种药物,并明确告诉他,这五种药绝对不能擅自停药。
首先是抗血小板药物。李医生告诉黄大爷,支架放置后血管内壁会有一定的损伤,而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会在这些损伤处形成血栓。
如果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血栓可能会堵塞支架,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这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尤其是在术后的一年内,双抗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药物联合使用)非常关键。
其次是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的进一步发展。李医生特别指出,黄大爷的胆固醇水平比较高。
而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降脂,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通过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第三种是β受体阻滞剂。黄大爷的心跳本来就偏快,而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供血能力已经受限,心跳过快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
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减慢心率,减轻心脏的工作压力,从而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机会。第四类是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这类药物的作用不仅仅是控制血压。
它们还能够保护心脏功能,延缓冠心病的进展。李医生解释道,黄大爷虽然血压不算特别高,但为了保护他已经受损的心脏,这类药物还是需要长期服用。
最后一种是硝酸酯类药物。这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黄大爷虽然平时很少发作心绞痛,但医生建议他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以备不时之需。
黄大爷听完李医生的解释,终于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这些药物不仅仅是为了控制症状,更是为了预防未来的心脏事件。
黄大爷虽然担心长期吃药会带来副作用,但李医生告诉他,定期复查和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可以有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最重要的是,不能因为自觉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术后长期坚持规范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一项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术后如果能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心肌梗死的复发率可以降低约35%。
故事的最后,黄大爷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他还常常向村里人科普这些药物的重要性。
提醒大家不要掉以轻心。虽然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但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让人们继续过上健康的生活。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