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心率每分钟小于90次的人,不易得心脏病;在冠心病患者中,心率在每分钟60—74次的人,死亡率最低。静息心率之所以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因为安静时心率经常偏快,对心肌工作不利,一方面会降低心肌供血,另一方面会增加心肌耗氧量。
对于健康人来说,经常出现静息心率偏快,如果排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医院进行心血管方面的检查,排除疾病隐患;而对于原本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静息心率水平对疾病的预后是一种预测因素,把过快的静息心率控制下来,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
有什么办法能使静息心率保持在60次左右的理想心率呢?
首先是靠运动。常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运动,就会使静息心率偏慢(运动时心率加快,但运动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静息心率减慢)。静息心率能在50—65次/分(睡眠中的心跳次数可以为38—50次/分)是心脏健康的标志,也是长寿的标志。
其次是保持适当体重。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因此肥胖者要通过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此外,吸烟与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故应戒烟与限酒。平时还要注意预防感冒、发烧。因为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心率每分钟会增加8—10次,很可能诱发心律失常。除此之外,还应定时大便,保持排便顺畅。
冠心病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冠心病人不宜盲目进补
中医专家认为,心脑血管病人能否进补,应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在决定能否进补,或进食何种补品及进补数量的多少时,应首先征求有经验的中医师的意见,在医生指导下进补,切勿听他人介绍或轻信各种广告而自行决定,否则,进补不当反有副作用。
为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老年阳虚之人,可以适当进行温补调治。对服用滋补药,应该提倡“可补可不补者一般不补,能食补者不要药补”的原则。此外,切不可大量乱用滋补品,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冠心病人少做深呼吸
坚持有意识的胸式和腹式深呼吸运动,可以增加氧气吸入,改善肠胃功能,但研究发现,剧烈的深呼吸可增加胸腔和腹腔的压力,并且使血管管径缩小。于是,虽然看起来深呼吸增加了氧气的摄入量,使血液含氧量增加,但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却因此大幅减少。有心绞痛病史的冠心病者,如果剧烈深呼吸2—5分钟,特别是再加上一些憋气动作,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导致心肌梗死。对这种诱因引起的心绞痛,光用药物治疗往往无效,当务之急是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逐步过渡到正常呼吸。
因此,深呼吸锻炼应因人而异,部分老年人,特别是已发生动脉硬化,尤其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不适宜。此外,对冠心病人来说,运动要舒缓、适量,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简单运动,根据身体状况安排适当的运动量。
六类女性易患冠心病
女性在绝经期前患冠心病的几率要低,可能是得益于女性的雌激素。它可以提高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增加血中好的胆固醇、降低坏胆固醇,使得血管不容易硬化、阻塞。而在更年期以后,身体内的雌激素降低,女性心血管系统失去了保护伞,心脏血管缺乏缓冲适应力,所以心脏血管病的发生率就急剧增加。
哪些女性容易患有冠心病呢?主要有以下六类:1.吸烟。不论是主动吸还是被动吸烟,都对女性心血管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吸烟会引起心血管脂肪沉积和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吸烟本身是心血管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与其他冠心病高危因子结合,吸烟更成为导致冠心病的罪魁祸首。2.有家族病史。父亲、兄弟、祖父外公、叔叔舅舅五十五岁以前得心脏病;母亲或其他女性亲属在六十五岁以前得冠心病。3.血脂异常。4.不运动。研究显示常经坐卧的人得冠心病的几率,约是经常运动者的两倍。5.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6.肥胖。超过理想体重30%的人,即使无以上危险因素,也易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