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一天,在上海中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年过六旬的严阿姨一手拿着她的颈动脉超声报告,一手握着顾耘教授的手,激动地说:“顾主任,我的斑块又缩小了!5年前,我第一次发现颈动脉斑块时,在您这连续吃了几个月中药,斑块就消失了,可把我高兴坏了。后来因为出国不得已就把中药停了一年,回国一查斑块又出现了,就赶紧来看您门诊了。吃了半年您开的中药,我的斑块比上次缩小很多啦,都是您的功劳啊。”
病人对中医的信任和坚持,让顾耘非常高兴,她表示,像动脉粥样硬化这类慢性病,早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容易被大家忽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变硬变窄,甚至破裂促发管腔内血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容易引发急性血栓栓塞,造成靶器官的缺血或梗死,需要病人有耐心,坚持长期服药才行。
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虽然是预防的基石,但无法完全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肝功能的损害、横纹肌的溶解等,特别是在他汀类药物和贝丁酸类药物合用时副作用更为明显。
顾耘认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全面调节机体机能和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她指出,与增龄相关的血管老化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发展阶段其证候有所不同,但肾虚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病理基础,治疗上提倡“益肾化浊”法,创立了中药复方软脉煎、拓展了院内制剂益肾口服液的适应症,临床疗效显著;方药多选用药食两用的中药,具有较好疗效,同时其安全性也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肾精逐渐亏虚,脏器功能亦随之衰老退化,对疾病易感性增高、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大多数慢性病如骨质疏松、中风、痴呆、肿瘤等的患病率都是随龄增加的,跌倒所致的骨折也大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与中青年人相比较,老年人群患者疾病的临床表现常常不典型,往往多病共存,如一个老年人可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梗塞等疾病。同时,衰老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使得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甚至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此外,由于老年人群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而肝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针对老年人群疾病的这些特点,顾耘教授提倡“因衰致病、因病致衰”机制,主张“还精固柢”“防治结合”以别于普通内科治疗的观点。中医的补肾、健脾、益气、活血多法都有延缓衰老作用,但补肾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人体生长衰老过程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医院老年医学科从《黄帝内经》经典理论出发,倡导从整体治疗老年疾病,推崇“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防复”的“防治结合”理念,通过辨证论治采用益肾填精为主的中医药充沛肾精,从而达到强筋壮骨、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进展,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目的。
文/杜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