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1/13 21:05:00
冠心病患者出现胸痛时,为什么说“不疼了也并非意味着好了”?生活中可能有很多的心脏病患者,出现了胸痛1个小时之后,感觉到症状减轻了,觉得象这样的情况,医院就医的,但是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出现了冠心病症状时,比之前的症状更加严重,可能还出现了休克,这时才医院。所以说,心脏病不疼了可能并不是病好了,不要延误,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那像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心肌时时刻刻都在跳动着,由冠状动脉供血,而且心肌对血氧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冠状动脉出现了狭窄时,其供血量就会减少,这时心肌就会出现缺血的症状,进而通过植物神经传递出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比如胸闷、胸痛、压迫感等。出现这种症状时,通过人体的代偿机制,比如缺血适应以及侧支供血,心肌会很快从缺血的状态中恢复过来,这时身体的种种不适感也会逐渐消失。虽然不适感确实是消失了,但是冠状动脉的狭窄却没有得到改善,所以说,每出现一次不适感,就意味着狭窄的风险更重,其狭窄的斑块更加不稳定。到了不断犯断的时候,身体不能代偿时,就会出现不可逆性坏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急性心肌梗死。而急性心肌梗死所带来的后果,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虽然反复胸痛,但心肌却没有出现坏死病变,而心梗者则出现了大面积的心肌坏死,人体的心脏犹如拳头般大小,存活的心肌依然负责全身的泵血,此时这些残存的心肌,可能会继续出现坏死扩大,而心肌坏死时,可能会出现破裂,从而导致死亡。心脏疼痛是心脏发出的警报,心脏病不疼了也并不意味着好了,不疼也只是意味着短暂缺血带来的身体不适感消失,但冠状动脉狭窄斑块的不稳定性却增加了,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治疗,下次犯病,可能更加严重。如果在心肌出现缺血的12个小时之内就医,可进行支架治疗,这时心肌还有逆转死亡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心肌可能就会进入坏死状态,而这种坏死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逆的,只能靠瘢痕组织修复,若是这样的话,心梗可能就会伴随冠心病患者一生。所以说,对于长时间出现剧烈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哪怕症状消失了,也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毕竟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是争分夺秒的,早一分钟就医,就多一分保障,减少一份风险,千万不要以为心脏病不疼了,就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