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心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络病理论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TUhjnbcbe - 2025/1/13 21:02:00

本文转自:健康报

8月20日,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广东省广州市(主会场)、余个国内分会场及20余个国外分会场同步举行。

会议以“络病理论原创结合现代科技践行守正创新促进中西融合”为主题,展示了络病理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产出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姚新生、张运、吴以岭、于金明、高天明、贾伟平及来自海内外的10万余名医学专家和业界同仁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加了会议。会上,与会专家共享中医络病理论科技创新转化成果,共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中医药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

大会现场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络病理论就是中医整体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成果。经过40余年的研究,吴以岭建立了络病研究三大理论框架:“络病证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从而形成了指导包括“脉络—血管系统病”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临床疑难重症诊疗的系统理论,树立了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

近年来,络病理论不断用于指导临床重大疾病的防治,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与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络病理论框架下,吴以岭提出了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血管病变的干预策略,研制出一系列创新专利中药。这些专利中药先后被多部指南、共识、教材推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理想的药物选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通过线上方式致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黄璐琦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中医络病学在吴以岭的带领下,在理论创新和药物研发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医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慢病管理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国际络病学大会始终秉持“传承、开放、创新、融合”的宗旨,促进国内外中医药从业人员交流和互通,为中医药走向国际起到重要作用,增强了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实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致辞

钟南山表示,国际络病学大会18年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即用现代医学体系证明了药物、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就证明了它们是科学的、可信的、合理的,它们是可以推广和钻研的。中医药创新除了来源于基础研究,还来源于对几千年积累的中医药理论及实践经验进行的提炼,从而形成新的方药,再将其用于临床实践,证明其有效性后再回到基础研究。连花清瘟汲取历代名方,通过一系列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其发挥了作用。他希望,吴以岭及其团队更进一步加深对络病学的研究,促进中医药与西医药共同发展,深入推进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院士通过线上方式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强调,吴以岭经过40余年的砥砺创新,建立了系统的络病学理论体系,为临床重大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她希望,吴以岭以中医络病理论为基础,持续加强理论创新能力,为守护人类健康贡献更大力量。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致辞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在致辞中提到,中医络病学在理论创新、临床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研发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络病理论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