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生最近因为天气转凉的缘故而患上了感冒,并出现了头痛等不适症状,可是由于工作比较繁忙,他只能在吃感冒药的情况下硬挺着继续上班。1周后,赵先生在感冒导致的不适症状上又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疲乏,考虑到疲乏可能是太劳累导致,再加上工作需要,他便没太在意。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先生疲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并且还出现了胸闷等新的不适,意识到情况不对后,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LDH、CK等指标出现异常升高,心电图检查显示他存在窦性心律失常以及ST段水平下降等异常心脏改变。最终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相关症状以及赵先生前不久患有感冒的历史,确诊他患有心肌炎。
针对赵先生的情况,医生给他开具了三磷酸腺苷二钠片等治疗药物,并对他进行了叮嘱:“赵先生,心肌炎已经让你的身体出现了疲乏以及胸闷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说明你心肌炎的病情比较严重,且心脏健康已经受到了影响,因此,在使用相关治疗药物的同时,你还要注意休息,否则心肌炎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最终有可能让你发生猝死。”听完医生的叮嘱,赵先生严格执行一段时间后病情得到了痊愈。
在上述案例中,赵先生谨遵医嘱,从而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猝死,但在实际生活中,猝死的人不在少数,且相关猝死报道越来越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突然猝死呢?
一、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突然猝死?猝死即平时看似身体健康的人群,因为某种因素而突然失去生命(一般猝死的发生时长最长不大于6小时),生活中,很多原因都会导致猝死的发生。
首先是冠心病。相较于健康人,患有冠心病的人群很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堵塞的现象,要知道心脏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电学器官,在没有充足血液供给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心脏停跳,这种情况会进一步诱导猝死的发生。美国心脏协会指出:临床上大概有四分之一的冠心病患者,其临床首发症状便是猝死,而在我国,有十分之一的冠心病患者,其第一个临床表现便是猝死。
其次为肥厚型梗阻心肌病。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心脏室间隔肥厚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患者很容易因为射血受阻以及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情况而导致心脏不能正常回流血液,因此,这类患者较常人容易发生猝死情况。除了冠心病以及肥厚型梗阻心肌病外,临床上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问题也会导致猝死的发生(这类猝死在临床上被称为心源性猝死)。
另外,相关研究指出,非心源性疾病或者问题也会导致猝死的发生(因心源性问题猝死的人数占据了总猝死人数的70%,而剩下0%的猝死则是非心源性问题导致),比较常见的有肺栓塞、电解质紊乱等疾病。例如当存在电解质紊乱时,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会出现异常升高,如果不及时改善这一情况,患者还会继发低钾血症,之后,在低钾血症以及血液黏稠的双重影响下,患者会出现恶性的心律失常,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因此出现猝死。
当然除了上述疾病因素之外,生活中的某些习惯也会导致猝死的发生,首先是情绪异常,情绪激动会促使人体的心率增快,进而诱导心肌缺血的出现,如果异常情绪持续存在,患者会出现胸痛、气短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发生猝死。
其次为用力排便,用力排便的时候,体内的血压以及心率会随之升高,这会间接引起心肌急性缺血的发生,另外,用力排便还可能诱导斑块从血管上脱落并堵塞血管,总之,在多种情况的作用下,用力排便会促使猝死情况的发生。
接着便是剧烈运动,机体处于剧烈运动时,心脏收缩舒张的程度会进一步加深,这会导致基础心脏疾病患者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如果还不加以改善,患者会因为心肌梗死而出现猝死。除了用力排便、情绪异常等情况外,气温骤变、暴饮暴食也是推动猝死出现的重要推手。
总而言之,生活中能导致猝死的因素广泛存在,再加上存在这些猝死诱因的人有很大的基数占比,例如相关报告指出: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数大概有万人,而患有肥厚型梗阻心肌病的患者人数大概在到万之间,因此,突然猝死的人群数量也越来越多。
发生猝死后,有很大的概率抢救不过来,特别是心源性猝死,抢救回来的概率不足1%,即使抢救回来,很多患者都会遗留有许多后遗症,例如脑损伤、心脏损伤等。因此,针对猝死,最好在它发生前便做好相关处理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善于观察,一旦发现猝死的预警信号,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那么生活中,猝死的预警信号有哪些呢?
二、注意!出现这个信号需警惕猝死的发生很多时候猝死的发生不是悄无声息的,在猝死发生前,患者会因为猝死的诱因而表现出各种身体不适,对于这些不适症状我们要高度重视,或许它将成为拯救患者生命的最后一根草。
1)不明原因的疲劳
心肌炎以及心肌病等疾病都会让心肌细胞受损,这会影响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让身体组织的血液供给出现问题,随之运动、神经等系统的正常运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因此会表现出疲劳的情况。
如果此时还不加以重视,仍由猝死诱因持续存在或者不注意休息,那么患者后续发生猝死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案例中的赵先生便是在疲劳发生后继续加班,而导致了猝死的发生。
2)眼前发黑
当脑部的血管存在堵塞时,眼部血液的供给会出现减少,在这种状况下患者的视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逐渐出现视线模糊等情况,如果脑部血管堵塞的情况比较严重,患者甚至还会出现眼前发黑的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随时都可能会因为脑卒中而出现猝死。
)胸部不适
在生活中,无论是对于以前便存在的胸部不适,如胸闷、胸痛,还是对于最近才突然出现的,都应该提高警惕性,这种情况可能说明冠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其心脏部位的斑块出现了破裂现象,随时会因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发生猝死。
另外,如果患者在发生胸部不适的同时还伴有大汗、恶心等不适情况,这能进一步表明其发生猝死的可能性很大。
总而言之,在生活中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眼前发黑等现象时,应该高度警惕猝死的发生,尤其是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还患有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时,更要引起重视,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不过话说回来,由于猝死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对此我们应该如何更好保护自己的性命呢?
三、生活中如何应对猝死?由于猝死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为了保证生命安全,我们应该重视猝死的预防,并且还要熟悉猝死的急救知识,具体如下所示。
在猝死的预防方面,我们需要从猝死的诱因上着手。首先是注重休息以及睡眠,因为劳累以及质量差的睡眠会扰乱身体的内平衡,患者会出现心率加快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会增加猝死的发生几率。因此,建议生活中劳逸结合,至于睡眠,需要尽可能保证时间在7到8小时之间,且入睡时间最迟不宜超过夜间11点。
其次是健康饮食,建议存在心源性问题的人群做到低盐、低脂以及低糖饮食,且控制食物的总摄入量,不宜过多。另外,还要适宜运动,因为无论是不运动还是运动过度,都会升高猝死的发生概率,因此,建议每天的运动时间以40分钟左右为宜,且运动强度为低中度。
总而言之,做到上面这些可大大减少猝死的出现,当然,做到%预防明显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还需掌握猝死的急救知识。临床上认为:猝死发生后,呼吸以及脉搏会停止跳动,在之后的4分钟内,脑部组织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损伤,如果时间超过了10分钟,大脑的组织会死亡,此时即使救回了患者的生命,也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针对猝死,最好的治疗时机最好是在4分钟内,再不济也要在10分钟内。
由于对于猝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当发生猝死后,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之后应该马上对患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进而尽量保证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建议对患者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以达到更好的急救目的。
总结:生活中,由于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的广泛存在,发生猝死的人越来越多,猝死出现后,只有少部分人的生命能得到救助,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