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视冠脉无创功能诊断助推我国冠心病规范 [复制链接]

1#

1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管理向全程化、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升国内冠脉无创功能诊断的能力,近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期间,召开了“微时代—心纪元中国冠脉无创功能诊断能力提升项目”新闻发布会。医院张运院士、医院葛均波院士、首都医科医院马长生教授、中医院杨跃进教授、医院朱天刚教授和医院张梅教授出席了此次会议。

张运院士表示,对于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是否可以使用简单的手段在治疗前评估血管狭窄情况及不同治疗方式的意义、针对不同病情如何对介入治疗或内科治疗等治疗方式进行选择,正是从这样的思考中,一步步衍生出冠脉无创功能诊断能力建设的想法并进行探索实践。

与会专家合影

无创功能诊断的现状和意义

马长生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冠脉无创功能诊断即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患者冠脉是否缺血做出初步评价,是诊断CCS的初始诊疗手段,但在我国冠心病诊断方法中,无创功能性试验占比偏低,而有创检查应用率较高。国外有数据显示,临床中约30%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经过有创冠脉造影检查后证实为无狭窄或者轻度狭窄,因此应谨慎选择初始筛查手段,避免过度诊疗。与此同时,冠状动脉CT造影(冠脉CTA)作为一种相对无创的确诊手段,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它可同时对冠脉的解剖学及功能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诊断工具。

目前临床上强调对冠脉的功能学进行评估,其中腺苷是功能学检查中的重要应用药物之一。但在临床实践中该药未得到足够重视,实际上腺苷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它还可应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药物转复中,获得了国际指南的Ⅰ类推荐。值得注意的是,腺苷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仍有一定争议,期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未来随着冠脉无创功能诊断的开展,也有望带动该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与交流。

国内外冠脉无创功能诊断的开展情况

20世纪90年代初,葛均波院士较早地开展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测定这一技术,由于当时没有腺苷而用罂粟碱来进行测定,通过药物负荷扩张冠状动脉,将负荷后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与静息血流速度进行对比,来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情况。张运院士则在年通过超声技术亦开展了相关应用。

葛均波院士建议采用静脉内注射腺苷来测定,安全性将更优于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负荷的无创诊断技术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临床诊断,还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诊疗技术的经验交流。由于每项检查技术都有价值和局限性,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症状,有效结合鉴别诊断方式进行评估,才会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临床获益。

冠脉无创功能诊断项目开展的痛点、推动方向及效益

张运院士指出:(1)首先应加强普及教育,重视亚专科建设。随着近年来有创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快速普及,对于无创功能诊断技术应用较少甚至也不在临床应用,比如负荷心电图、负荷超声、大型影像检查(如核素、磁共振)等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少,与欧美国家的发展存在差距,这样的情况需要进行扭转,应该重视无创功能诊断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加强亚专科建设。同时,大力开展普及教育,促进学科间的交流。(2)提倡有创和无创诊断技术相结合。对于有创检查狭窄不是很严重的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这个时候就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