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心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城专访胡荣房颤合并冠心病抗栓治疗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证状的图片库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210/6858103.html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如何进行抗栓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11月1日,在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心在线特别邀请到首都医科医院胡荣教授,就此问题发表了见解。

★访谈要点★

心在线

如何评估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

胡荣

目前对房颤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有两个评分系统,即传统的CHADS2评分和欧洲指南推荐的CHA2DS2-VASc评分,现在越来越多的指南推荐对高危房颤患者使用CHA2DS2-VASc评分。相对于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增加了三项指标(年龄65~74岁、女性和血管疾病史),依据评分结果将房颤患者分为低危(0分)、中危(1分)和高危(≥2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患者需要抗凝治疗。

心在线

对于房颤合并ACS或行PCI的患者,选择双联还是三联抗栓治疗?

胡荣

房颤合并ACS或行PCI患者,需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是,冠心病的治疗,无论是单用阿司匹林,还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是现在临床中使用肝素、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在减少血栓的同时增加了出血风险。因此,无论单从冠心病患者而言,还是单从高危的房颤患者而言,抗凝均是一把双刃剑,在临床中非常难以抉择。对于需要抗凝治疗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上需要更好地处理。

冠心病和房颤的抗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冠心病患者的血栓多是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抗栓治疗过程中更多的是针对血小板环节,如应用ADP受体拮抗剂、P2Y12受体拮抗剂来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而房颤患者的血栓多是富含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的红色血栓,更多的是应用口服抗凝药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来进行抗凝治疗。

如何才能将房颤合并冠心病的卒中、心梗和支架内血栓风险降到最低,最简单的想法就是同时应用三种药物(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加一种抗凝药),进行三联抗栓治疗。然而,目前已有许多大型的荟萃分析发现,虽然三联抗栓治疗可降低心梗和卒中风险,但是出血风险明显增加,甚至增加死亡风险。因此,对于高危患者,在权衡治疗利弊时,非常难以选择。

心在线

目前是否有比较双联或三联抗栓治疗的临床研究,得出了什么结果?

胡荣

相关研究者在平衡缺血与出血风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如WOEST试验和ISAR-TRIPLE研究。

WOEST试验将例行PCI的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双联抗栓治疗组(华法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治疗组(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两组人群进行比较。置入裸金属支架的患者(35%)药物治疗至少持续1个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65%)需治疗1年。随访1年的结果显示,与三联抗栓治疗组相比,双联抗栓治疗组的血栓和卒中风险没有增加,但出血风险较低。WOEST试验提示,不使用阿司匹林,双联抗栓治疗可以在达到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

ISAR-TRIPLE研究能否通过缩短三联抗栓治疗时间的方法来降低出血风险。研究共纳入了例置入DES的患者,随机分配至6周三联抗栓治疗组或6个月三联抗栓治疗组,共随访9个月。结果发现,6周三联抗栓治疗组卒中、冠脉血栓事件没有增加,同时出血事件明显少于6个月组。这项研究似乎提示,缩短疗程的6周三联抗栓治疗方法可以达到6个月三联抗栓治疗的效果。不过,由于以上两项研究的规模均较小,因此,对于未来的实践和指南改变,可能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

以上所提到的三联抗栓治疗均为双联抗血小板药加维生素拮抗剂(华法林)的联用,目前已有一些NOACs用于临床,那么这些NOACs是否能减少高危房颤合并ACS患者的出血风险,目前相关研究还很少。已有一些NOACs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试验,如ATLASTIMI51,但入选的是冠心病未合并房颤的患者,所以目前还没有针对房颤合并ACS或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应用NOACs的临床试验结果。目前有一些这样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例如PIONEER-AF研究,结果可能在年发表。届时,我们也许可以观察到,对于高危房颤患者发生ACS或行PCI时,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加NOACs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心在线

指南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给出了什么建议?

胡荣

指南也对房颤合并ACS或行PCI患者,如何应用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给出了建议。如年8月,欧洲多学会(ESC/EHRA/EAPCI/ACCA)联合发布了房颤合并ACS和/或行PCI或瓣膜介入术患者抗栓治疗的共识。

该共识建议进行风险评估,第一步,看患者的卒中风险,如果CHA2DS2-VASc评分≥2分,则分入高危组;评分为1分者,分入中危组。第二步,看患者的出血风险,如果HAS-BLED评分≥3分,则分入高危组;如果评分小于3分,则分入低危组。第3步,看患者的临床情况,是稳定性冠心病,还是ACS。第4步,根据患者的这些情况,确定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方案。在临床评估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患者出血风险的高低。

高出血风险患者(HAS-BLED评分≥3分),建议应用三联抗栓治疗1个月,之后氯吡格雷加华法林治疗至第12个月,其后单用华法林。低出血风险患者(HAS-BLED评分0~2分),建议应用三联抗栓治疗6个月,之后氯吡格雷加华法林治疗至第12个月,其后单用华法林。

其他一些指南,如年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年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年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对于高危房颤患者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建议,与欧洲多学会共识的建议相同。另外,在三联抗栓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联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尽量选择新型DES,并根据患者出血风险来确定三联抗栓治疗的时间长短。

总体来讲,目前仍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实践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提供更多、更好的证据,以便确定未来临床实践中的抗栓治疗方案。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记者王雪萍┆编辑李国庆┆视频后期崔艺┆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