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31岁,最近半年在活动量大时偶尔会感觉胸闷,伴有胸部正中的疼痛感,每次几分钟就会自行好转。
由于平常体力活动并不多,发作也少,又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医院看病。
直到最近3天,周先生感觉不活动时胸闷的症状也会发作,而且频率和严重程度都较之前严重,最长的时候有半个小时左右才缓解,医院门诊就诊。
就诊时,医生反复询问其病史和生活习惯,周先生否认慢性病,生活习惯也比较健康,不吸烟、不喝酒,只是工作性质需要经常上夜班。
在了解了周先生的基本情况后,医生为其进行血压测量,血压为/95mmHg,超过正常范围。
综合来看,虽然危险因素不多,但也属于心血管疾病低危人群,且考虑到心肌缺血的症状比较典型,并为其进行了心电图、心梗三项检查,心电图结果显示有部分导联ST段压低,而心梗三项检查则显示肌钙蛋白1.26ng/ml,明显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心肌损伤,最终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建议住院治疗。
在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周先生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恢复良好。
医生提醒:缺血性心脏病即各种原因导致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病变,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冠心病,由于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可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冠心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尤其是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或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
轻症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感受到胸闷、气短、心慌、大汗等症状,缺血严重时还可能会有心前区刺痛,或是放射性的心绞痛症状,所以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对症治疗。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和交通枢纽,身体所有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的每一次“咚、咚、咚”跳动,都在推动着血液在身体里流动,为全身的器官带去营养和氧气。
然而,这样一个默默付出、任劳任怨的心脏,有时候也会“闹脾气”,通过各种信号提醒我们要